七律长征全诗的意思 创作背景是什么
2024-09-08 16:37:26文/张哲七律长征的背景介绍: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保存自己的实力,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
七律长征全诗及意思介绍
七律长征原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译文: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七律长征》,从题目就可看出,是写整个长征的经过与感受,诗人从正面挺身而出,运酣畅之笔朝四面八方抒写,景致转换向前,一首八行七律担当了二万五千里,担当了一个庞大的包罗万象的主题。
全词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
无论对革命史而言,亦或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里程碑之作。七律长征表达了革命者大无畏的精神和乐观的革命情怀以及红军对远征中艰难险阻的无所畏惧。
七律长征的创作背景介绍
《七律·长征》的创作背景,源于1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工农红军所经历的那场规模宏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首诗不仅是对红军长征伟大历程的颂扬,也是作者个人在长征途中的深刻体会和豪情壮志的展现。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由于外部敌对势力的压迫以及内部策略的失误,红军主力部队被迫进行了一次重大的战略转移,从江西瑞金出发,踏上了充满艰辛的长征之路。这场长征,不仅是中国革命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也充分展示了红军战士们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
在长征的过程中,红军队伍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他们翻越了崇山峻岭,渡过了湍急的河流,穿越了荒凉的草地,同时还要应对敌对势力的围追堵截。在这个过程中,红军战士们表现出了惊人的毅力和顽强拼搏的精神,为革命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作者创作了《七律·长征》。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红军长征的壮丽场景,展现了红军战士们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同时,通过这首诗,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胜利的渴望。
此外,我们还需要关注到作者个人的情感变化。在长征的过程中,作者经历了从困惑到坚定、从挫折到胜利的心路历程。这种情感变化也反映在了他的诗歌创作中,使得《七律·长征》不仅是一首描写长征的诗篇,更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表达革命信念的壮丽诗篇。
- 七律长征中地名在诗中的正确排序是什么
七律长征地名排序为:五岭、乌蒙、金沙、大渡、岷山。...
2021-03-19 - 七律长征地名排序
《七律·长征》地名排序:五岭、乌蒙、金沙、大渡、岷...
2019-09-25 - 七律长征全诗及赏析
《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
2019-09-21 - 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书 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其中“...
2024-09-08 - 与朱元思书原文及翻译 作者是谁
《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山...
2024-09-08 - 赞美老师的诗句和名言简短 精选素材摘抄
赞美老师的诗句:1.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2024-09-08 - 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 具体都是谁
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朝及宋朝出现的八位文学巨匠、他们...
2024-09-08 - 说明方法有哪些及作用 说明方法有几种2024-09-06
- 赞美人才华横溢的诗句 夸奖一个人很有文采的诗词2024-09-06
- 对偶句是什么意思 举个例子
对偶句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
2024-09-06 - 涉江采芙蓉原文及翻译 原文赏析
涉江采芙蓉:佚名。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
2024-09-06 - 胸有成竹的主人公是谁 成语什么意思
胸有成竹的主人公是文同。文同,字与可,号笑笑居士...
2024-09-06 - 高中必读名著12本 哪些书值得推荐
高中必读名著有:《呐喊》.鲁迅先生将这部作品名为“...
2024-09-04 - 开学第一课2024读后感作文 心得体会怎么写
2024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强国复兴有...
2024-09-04 - 中秋节古诗大全50首 关于中秋的诗句有哪些
在我国古代,有很多关于中秋的诗词歌赋。诗人们用古诗...
2024-09-03
点击查看 高中语文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