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发明二进制的人最有可能是谁 具体内容是
2023-01-01 10:28:10文/张哲二进制是莱布尼茨发明的。二进制,是计算技术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数制,由德国数理哲学大师莱布尼茨于1679年发明。是莱布尼兹在看了中国的《周易》之后,受到启发发明的,也就是今天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基础。(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二进制的内容整理
二进制,是计算技术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数制,由德国数理哲学大师莱布尼茨于1679年发明。二进制数据是用0和1两个数码来表示的数。它的基数为2,进位规则是“逢二进一”,借位规则是“借一当二”。当前的计算机系统使用的基本上是二进制系统,数据在计算机中主要是以补码的形式存储的。计算机中的二进制则是一个非常微小的开关,用“开”来表示1,“关”来表示0。
计算机采用二进制的优点:
1.技术实现简单,计算机是由逻辑电路组成,逻辑电路通常只有两个状态,开关的接通与断开,这两种状态正好可以用1和0表示。
2.简化运算规则。二进制的运算法则少,运算简单,使计算机运算器的硬件结构大大简化
3.适合逻辑运算:逻辑代数是逻辑运算的理论基础,二进制只有两个代码,正好与逻辑代数中的“真”和“假”相吻合。
4.易于进行转换,二进制与十进制数,易于相互转换。
5.用二进制表示数据具有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等优点。因为每位数据只有高低两个状态,当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时,仍能可靠地分辨出它是个还是低。
二进制的运算规则
1、二进制的运算规则:
二进制的加法规则:0+0=0,0+1=1 ,1+0=1, 1+1=10(向高位进位);二进制的减法规则:0-0=0,10-1=1(向高位借位),1-0=1,1-1=0 (模二加运算或异或运算) ;
二进制的乘法规则:0 * 0 = 00 * 1 = 0,1 * 0 = 0,1 * 1 = 1;二进制的除法规则:0÷0 = 0,0÷1 = 0,1÷0 = 0 (无意义),1÷1 = 1 。
2、二进制的转换规则:
二进制转换成十进制:基数乘以权,然后相加,简化运算时可以把数位数是0的项不写出来。小数部分也一样,但精确度较少。
二进制转换为八进制:采用“三位一并法”(是以小数点为中心向左右两边以每三位分组,不足的补上0)进行转换。例:将二进制数(11100101.11101011)2转换成八进制数。(11100101.11101011)2=(345.353)8
二进制转换为十六进制:采用的是“四位一并法”,整数部分从低位开始,每四位二进制数为一组,最后不足四位的,则在高位加0补足四位为止,也可以不补0;小数部分从高位开始,每四位二进制数为一组,最后不足四位的,必须在低位加0补足四位,然后用对应的十六进制数来代替。
- 二进制最早出现在哪本著作里
最早体现二进制思想的著作是中国的《周易》。这本书在...
2021-03-04 - 世界上最早发明二进制的人最有可能是谁
最早发明二进制的人最有可能是莱布尼茨。二进制,是计...
2021-10-31 - 圆周率的历史 历史上是怎么发展的
1500多年前,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计算出圆周率π的...
2023-01-01 - 奥数和数学有什么区别 学奥数会提高数学成绩吗
奥数和数学的区别是学习内容不同、难度不同、做题方法...
2022-12-31 - 直线运动可分为哪几种 相关公式是
常见的直线运动有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所谓的...
2022-12-31 - 基础解系的概念是什么 应该怎样求
基础解系就是一个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向量组的最大无关...
2022-12-31 - 圆的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整理 相关知识介绍
圆周长就是:C=πd或者C=2πr(其中d是圆的直...
2022-12-31 - 新高考数学删了哪些内容 怎么学习
新高考数学删的内容有“框图”、必修3中的“算法初步...
2022-12-31 - 垂线的特点是什么 垂线在现实中的实验
垂线是两条直线的两个特殊位置关系,当两条直线相交所...
2022-12-31 - 高中数学抛物线知识点的总结 怎么用它解题
抛物线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重要考点。抛物线是指平面内到...
2022-12-31 - 可导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什么是导函数
可导的充要条件有三,三者皆成立:1、左右导数存在且...
2022-12-30 - 矩阵变换法则和行列式一样吗 规律都通用吗
并不是,矩阵的行交换是不变的,但行列式会变为负的。...
2022-12-30 - 行列式和矩阵怎么转化 矩阵怎么变成行列式
一般是将矩阵初等变换,化成三角阵,然后主对角线元素...
2022-12-30 - 古代人怎么测量角度 用什么样的方法
中国古代是用曲尺测量角度的。在古代,角度被称为矩度...
2022-12-30 - 高中数学自学最佳顺序 怎么自学
一般而言,都是从必修一到必修5,然后再学选修的部分...
2022-12-29
点击查看 高中数学 更多内容